雪梨直播
- 资讯
- 2025-05-09 00:43:46
- 9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我的教育信条,以及我的教育信条心得体会对应的知识点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深入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对杜威的教育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杜威强调教育的本质是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他认为 ,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种理念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2、杜威还强调了教育与实践的联系。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理念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能力和素质 。
3、杜威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他认为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同时,教育也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理念让我认识到 ,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能力和素质。
《我的教育信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他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 ,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他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
杜威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生长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和利用个体的天赋和能力 ,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经验,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杜威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同时 ,教育也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种理念让人们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能力和素质。
二、什么是教育——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每个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都会把教育作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会在心里产生疑问:“什么是教育?”是啊,什么是教育,让我们先来听听教育哲人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中是怎样说的 。他说:“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刺激而来的……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应 ,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引用在我们老师身上,通俗的解释那就是:老师对幼儿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会学习、模仿老师的行为,而这种模仿却并不能分辨好坏 、对错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为幼儿树立良好、正确的榜样 。曾经在我的班里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情: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宝宝,由于胃消化不好,所以吃上饭之后经常会呕吐。这天 ,宝宝又和往常一样,把刚刚吃下的东西吐了一地,衣服上也沾了一堆 ,教室里充满了难闻的气味。班里许多孩子立刻捂着鼻子叫了起来:“难闻死了,老师宝宝又吐了 。”并且跳到老远的地方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并没有急于说什么 ,而是走到宝宝的身旁,关切地问:“宝宝,胃又不舒服了吗 ,老师帮你把衣服换下来吧。”于是我顶着刺鼻的味道给宝宝换下了衣服,并帮他冲洗干净,然后又把地上的脏东西打扫起来。其他孩子看见我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 ,也一个个的伸出了小手,争着帮我倒脏东西,令我感动的事 ,以后宝宝呕吐的时候,竟再也没有孩子大惊小怪的嚷嚷,而是关心的地上一条小手绢儿 ,并且争着帮我打扫卫生 。看,这就是老师榜样示范的作用,是我用潜移默化的行为感染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会用爱去宽容、关心自己的同伴 ,让弱者感受到温暖有自信去成长,也使其他孩子拥有宽广的胸怀,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 ,伸出援助的手,这种言传身教的行为教育就是正面的品德的教育,这也比整天挂在口上的口号教育更实际 ,也正是因为老师言传身教的爱,才使得爱在孩子们的手中一代代的传承,将一份爱变成两份 、十份、一百份、一千份 、无数份!所以我们的社会才充满爱、充满温暖。榜样示范固然好 ,但是老师在采取教育手段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的性质。杜威说:“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情况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 。”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老师不能过多的去主导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那样就会阻碍幼儿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活跃,而应该在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去年,我们班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叫明明。因为他的身体先天发育不好而导致了只有一只左手。因此 ,我就越发的关心他爱他,能做的事我全都替他做了,希望 ,他也会在老师的关爱下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 。因为明明少了一只手的缘故,所以每次绘画的时候,我都会帮帮他 ,这就养成了他的依赖感,有一次画菊花的时候,他竟然对我说:“孟老师 ,我不会画,你帮我吧。 ”我瞠目结舌,这才意识到 ,我的关心违背了教育方法性质的本责,一再的迁就和包办行为使得竟使他养成了这种惰性。不但阻碍了他的动手能力,更阻碍了他的创新发展能力 。因此,在后面的日子里 ,我不断的放手,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决不插手 ,碰到有困难的时候,我会鼓励他,让他勇敢的自己去面对 、去解决。时间长了 ,明明的自理能力更强了,甚至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了 ,而且在比赛中他总会第一个完成。倘若,我不能及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依旧过多照顾他的话 ,那么,明明现在一定是我们班自理能力最弱的孩子,现在他会感谢老师对他的照顾,可是等他长大 ,当爸爸、妈妈、老师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呢,他还能依靠谁,他还能依赖谁 ,那时,他恐怕会对老师昔日的照顾而气愤不已 。而此时,他从小能够养成自立的能力 ,长大了立足社会他也不会感到畏惧。看,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啊,倘若老师能够使用的恰到好处 ,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就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行为,给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将会阻碍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谨记杜威说的话吧:“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世界上最形式、最专门的教育确实不能离开这个普遍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一条了解社会的途径。
三 、我的教育信条 第一条:什么是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约翰·杜威第一条什么是教育我相信----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 。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是不能离开这个普遍的过程 。教育只能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向,把这个过程组织起来或者区分出来。惟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剌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通过别人对他自己的各种活动所做的反应,他便知道这些活动用社会语言来说是什么意义 。这些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又反映到社会语言中去。例如,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应,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种呀呀的声音又逐渐变化为音节清晰的语言,于是儿童就被引导到现在用语言总结起来的统一的丰富的观念和情绪中去。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 。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除了教育者的努力是同儿童不依赖教育者而自己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的以外,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实在不能称它为教育 。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它碰巧的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 、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为了正确地说明儿童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倾向 ,在我们能够把这些本能和倾向转化为与他们的社会相当的事物之前,我们不知道它们所指的是什么 。我们必须能够把它们带到过去的社会中去,并且把它们看作是前代人类活动的遗传。我们还必须能把它们投射到将来,以视他们的结果会是什么。在前一个例子中,正是这样能够在儿童的呀呀的声音里,看出他将来的社会交往和会话的希望和能力,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种本能 。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有机地联系着的,而且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二者之间的折衷或其中之一凌驾于另一个之上而成的。有人说从心理学方面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是空洞的、形式的----它只给我们以一个发展一切心能的观念,却没有给我们以怎样利用这些心能的观念。另一方面,又有人坚决认为,教育的社会方面的定义(即把教育理解为与文明相适应)会使得教育成为一个强迫的、外在的过程,结果把个人的自由隶属于一个预定的社会和政治状态之下 。假如把一个方面看作是与另一个方面孤立不相关而加以反对的话,那么这两种反对的论调都是对的。我们为了要知道能力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它的目的 、用途或功能是什么;而这些,是无法知道的,除非我们认为个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但在另一方面,在现在情况下,我们能给予儿童的惟一适应,便是由于使他们充分发挥其能力而得的适应 。由于民主和现代工业的出现,我们不可能明确地预言二十年后的文化是什么样子,因此也不能准备儿童去适合某种定型的状况。准备儿童使其适应未来生活,那意思便是要使他能管理自己;要训练他能充分和随时运用他的全部能量;他的眼、耳和手都成为随时听命令的工具,他的判断力能理解它必须在其中起作用的周围情况,他的动作能力被训练能达到经济和有效果地进行活动的程度。除非我们不断地注意到个人的能力、爱好和兴趣,----也就是说,除非我们把教育不断地变成心理学的名词,这种适应是不可能达到的 。总之,我相信,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因此,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 、兴趣和习惯开始 。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和它们相当的社会的事物的用语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些什么的用语来加以解释 。
关于我的教育信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雪梨直播1、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认为 ,教育应该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
2 、杜威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同时 ,教育也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理念让人们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更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能力和素质。